8月末,全球最大P2P网贷平台LendingClub(以下简称LC)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可能会在今年秋季上市。资料显示,从2011年开始,LC的交易额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70%。
招股说明书显示,LC依靠平均14%的预期年化收益吸引了众多传统金融机构的参与,许多知名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及机构投资者成为LC的主流资金出借方。值得注意的是,其董事会成员包括多位重量级人物,如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萨默斯等人。
凭借着良好的业务运营效率,LC的快速成长也引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担心,富国银行曾禁止雇员投资P2P网贷。
不过,LC联合创始人苏海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不认为LC是在和银行竞争,LC实际上在帮助银行发展,是让银行做回银行,而不是一味追求投资盈利的机构。
LC主要的贷款用途是已有债务的再贷款和信用卡还贷,这两者合计占比达83.42%,这也使得中美两国P2P的模式有很大差异,而中国的一些P2P平台也结合实际情况,尝试推出本土化的创新产品和模式。
今年上半年亏损1650万美元
根据LC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着重从公司财务数据、发展情况以及上市之后目标等角度剖析,并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苏海德(SoulHtite),他同时也是国内P2P平台点融网创始人之一。
LC成立于2007年,其在草创期发展缓慢,最初的两年里,LC只发放了1千万美元的贷款,2009年底,其贷款发放量还不到1亿美元。不过,从2011年开始,LC的交易额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70%;截至2014年6月,该公司已经促成的交易额高达50.4亿美元,仅今年二季度,发放的贷款达10.06亿美元。
LC去年的净营收是2010年的17倍。近六季度的环比增长率高达24.4%。今年上半年,LC的营收达到8690万美元,较2013年的3710万美元同比上升134%。
对此,苏海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LC用了5年半的做到了10亿美元的贷款规模,而现在3个月里就放款10亿美元,LC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其他公司可望而不可及。
与从2011年发展进入快车道呼应的是,LC的股东和董事会出现了众多重量级人物。目前,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了如摩根士丹利前首席执行官JohnMack,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萨默斯等人。
根据招股书,截至2014年6月30日,LC目前最大的股东是JeffreyCrowe,他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LandstarSystem的董事会主席,占公司总股份的16.5%;而JohnMack以及萨默斯分别持有116万和66.7万股。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是风险投资公司摩根泰勒,占股9.2%。而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RenaudLaplanche仅持股5.6%,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营收迅猛增长的同时,LC净利润却有所下滑,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LC净亏损1650万美元,不及2013年同期的净利润170万美元。
苏海德表示,LC即将上市,但公司并不考虑因此获利,仍将继续自己的战略规划,可能选择亏损,“类似京东、亚马逊等公司也是亏损或微利,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成功不能只看营业收入,而要看这家企业完成了多少业务量,在商场上占有的份额,产品是否受欢迎,公司的影响力等多方面。对于互联网企业和新的商业模型,不能再套用旧有的衡量公式,如果用这些公式,那Facebook就一文不值了。”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财务数据,记者发现,发行费用和股权激励是造成LC亏损的原因。其中,今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就高达1535万美元,去年同期仅147万美元。
另外,LC招股书显示,首次募资额为5亿美元,苏海德表示,过去7年里,LC已经多次成功融资,融资是为了继续实施公司的战略决策,融资将用于技术、市场、产品等多个方面。
市场预期LC未来会成为万亿级贷款规模的金融机构,信而富CEO王征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LC现在的走势是扩张,并没有以盈利为目标,其业务扩张是奔着万亿级目标而去的。多年来,其风险曲线一直相当稳定,不过随着业务扩充,风险水平一定会上升,最终能否有效控制有待证明。
效率极高致传统金融机构紧张
今年1月,《金融时报》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富国银行发布备忘录禁止公司员工参与LC的投资,该报分析,富国银行出台禁令的原因在于,P2P模式直接匹配借款者和资本,绕过传统出借人,这使银行和P2P平台间的紧张关系正逐步升级。
从动机来看,富国银行禁止雇员投资P2P网贷应与LC直接威胁该行未来业务有关,能让该行紧张的原因是LC极高的业务运营效率。
比如,如果富国银行需要花费2美元来发行1000美元的贷款,而LC只需要花费1美元来发行同样额度的贷款,则LC的效率是富国银行的两倍。
除威胁传统银行的业务外,王征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LC的运营模式与美国信用卡公司相同,不过在交易和服务环节费用更低,比信用卡公司更具成本优势。
“LC获取客户的方式并不主要通过互联网,互联网作为入口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客户获取渠道依然通过美国征信局,从信用局买数据,邮局发信,整套做法和美国信用卡公司类似,不过由于交易环节和服务环节在互联网商进行,成本相比美国信用卡公司大大降低,使得比信用卡公司提供更低的利率。”王征宇表示。
据了解,LC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借款客户的借款请求,在得到用户授权后从美国Experian、TransUnion和Equifax三大征信局获取用户的信用分数,将高于某个分数线的借款人的借款请求放置于平台上进行筹资,在此过程中,LC并不收集和接触用户的信用资料,而是通过与交易过程绝对独立的第三方获取用户的信用分数,并在筹资过程中将该分数持续呈现在平台上以供出借客户进行参考,三家征信局通过提供数据获取盈利,与交易是否达成无关。
对于P2P和银行间的竞争关系,苏海德表示,银行业是一端,互联网是另一端,取二者之长,创建新的商业模型。
苏海德称,在美国,LC的使命是让银行做回银行,而不是一味追求投资盈利。LC为银行提供更好的技术,帮助银行更方便获得资金等多种服务。LC打开了银行“透明公开”的大门,让客户更清晰了解投资回报。
如果要说LC与国内P2P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美国证监会(SEC)把LC发行收益权凭证定位为权证 (债权)和平台上出现的机构投资者,前者的出现也使得后者成为平台最主流的投资形式。
据了解,LC发行的权证受到SEC的严格监管,LC会向SEC提交季度和年度财务报告,公开透明的信息也吸引了不少机构投资者。
“事实上,70%的投资者都是大的投资机构,对于这些机构来说,投资银行债券和投资LC没什么区别,而且后者成本更低,业务更透明。”王征宇表示。
记者观察:LC复制到中国面临两大难题
每经记者 史青伟 发自上海
如何在中国复制LC的成功,是国内P2P平台思考很久的问题,不过从现实来看,LC的运营模式并不是国内P2P发展的方向,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造。
LC主要的贷款用途是已有债务的再贷款,此外还有信用卡还贷,这两者合计占的比例达83.42%。
信而富CEO王征宇认为,LC的业务定位和中国P2P有很大不同,美国有巨大的信用卡市场,LC提供债务重组和债务优化,帮助公民还款,利率水平比信用卡公司要低。总体来说,中国在信用卡方面管制较严。
“中国恰恰相反,金融需求没被满足,在美国,P2P提供债务优化和债务重组,中国P2P提供的是提高信用覆盖率为基础的普惠金融的服务,解决的的问题不一样。”王征宇表示。
王征宇称,LC复制到中国有两个问题,一个标的人群在中国不存在,另一个是LC获取客户的主要方式通过美国征信局,覆盖美国60%的人群,而中国最好的信用数据依然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只有20%的覆盖率,而且中国的征信中心不能提供商业化运作。
由此可见,LC的模式在中国不能完全复制,而国内一些P2P平台也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LC模式,做出了一些本土化的创新。
如不久前,点融网推出“团团赚”产品,分为“新手投资团”、“高手投资团”和“VIP投资团”以及“稳健团”四款产品,投资人只需要购买“团”,就能将其资金分散到几千甚至上万个标的里,实现完全分散。
据了解,LC平台通常会有500~2000笔可供选择的贷款,投资者可选择手动筛选或者LC提供的贷款筛选工具构建投资组合,“团团赚”与之类似,并为其中的“新手投资团”产品提供本息担保,这也是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改变。
LC创始人苏海德也向记者表示,点融模式是根据中国的国情量身定制,不是LC在中国的简单复制。如LC的风控只看数字,但点融网在风控的实践中并不仅仅依赖数字分析,还借鉴当地的信贷文化,创建了很多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国内P2P平台在监管自律方面,行业先行者也探索出一些融合创新的方法,比如信而富最先引入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
不过,王征宇表示,中国整体商业社会对审计不尊重,事实上每个机构每年都要审计,比如工商年检,但审计在很多时候是走过场,审计这种层次没办法解决银监会担心的风险问题。
对于国内P2P平台未来有无可能向银监会披露详细的财务信息,王征宇认为,根据监管方面的思路,要求金融服务机构对资金托管和债权分开,强制性要求对往来资金进行监管,进行P2P资金托管的金融机构会向银监会提交P2P平台的资金流水情况。
记者 史青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