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脱离群众的干部“走读”现象再现
2014-05-16 15:45:22   财经导报   评论:0

  21世纪初饱受诟病的领导干部“走读”现象,目前又有抬头趋势,引起了社会关注。干部“走读”,作风漂浮,伤的是民心,损的是干群关系,走出的是一条与群众路线南辕北辙的路。

  一些乡镇干部,家住县城,公车接送早出晚归,乡镇政府一到夜晚便唱“空城计”;一些县领导长期不在县城,以跑项目、跑资金的名义滞留中心城市,工作遥控指挥,平时难觅踪迹。

  在处理纷杂的地方事务中,领导干部几乎是老百姓心中的天平,当这个天平无法寻觅时,民心便容易失去平衡。对于地方干部而言,长期“走读”,难以了解到基层发展实际,无法获悉人民群众真正的需求和心声,也就不可能让地方获得因地制宜的发展。

  干部“走读”,长期不深入基层,是在人为割裂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群众有忧无处解,有冤不能伸,容易使民怨积沉,沉积之后再疏导就会增大成本,甚至对党和政府公信力形成巨大消解作用。

  从本质上看,领导干部长期“走读”,是唯上的价值观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映。乡镇领导干部长期“走读”,是将民生问题弃之如敝履,使服务群众的只能虚化;县级领导干部为跑项目、跑资金而“走读”,更是以领导干部喜好为宗旨,是GDP考核至上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许多年前,焦裕禄同志从外地调到兰考工作,没有坐而论道,更没有“走读”,而是扎根于所在工作地方,直至累到在工作岗位。他坚持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这一朴实的作风至今仍是广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更是当前部分干部“走读”现象的警醒。

  解决干部“走读”问题,人事制度改革需顺时而为。从部分县级“走读”干部热衷于跑项目、跑资金的行为可以看出,GDP至上的政绩观仍在不少领导干部心中占据较大分量,以至于一些干部为“争取资源”而“走读”。这是对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的警示,它提醒各级党委政府在干部任用和提拔上,应向作风优良、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倾斜,在顶层设计上为推动地方干部深入群众创造便利条件。

  狠刹干部“走读”之风,不能一阵风,需要长期坚持。对县乡两级领导干部住夜、值班等行为都要用制度来明确规范,并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从而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的自觉性。同时地方岗位要留人留心,也应改善乡镇工作人员生活条件,满足其扎根基层的日常生活需求,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创造条件。

  公务员是一种职业,公务人员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需求和权力。在鼓励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的同时,政策制定应更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马珏)

责任编辑:bjhtren  来自:财经导报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群众 现象 干部

上一篇:“摒弃”“四风”做伟大“中国梦”的践行者
下一篇:第十四届企业家商联盛会成都举行

分享到: 收藏
焦点新闻
欧洲央行光说不练,QE讨论令欧元“乐极生悲” 工信部长会见诺基亚CEO谈4G发展:希望加强合作 树民俗新风 过绿色新年 新华社区倡导文明过年,不放烟花爆竹 节前禁毒正当时 四条毒虫连落网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