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名与实
2015-11-11 00:00:00   财经导报   评论:0

  关于中国主要经济数据的持续下行,各方面已经给出了很多解释。但有一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充分探讨过,那就是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名”与“实”,究竟是不是一致?

  当前中国官方的宏观经济政策表述,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第二个层次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原则”,第三个层次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取向”。从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来说,这三个层次的政策定位应该说非常全面、非常正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实际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这套政策表述真的一致吗?

  从财政政策角度看,中国今年的预算赤字率为2.3%,比去年的2.1%略高,似乎符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和“财政政策要更有力度”的要求。但在中国的经济现实中,“实际有效”的财政赤字是由预算内赤字和预算外赤字两部分组成的,后者主要是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各类投资时形成的财政赤字,其规模远高于正式财政预算设定的赤字。在去年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进行清理规范后(著名的“43号文”),地方政府原有的融资渠道很多被堵死,新开的规范融资渠道则非常有限,规模数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仅仅解决了存量债务的成本问题,却无助于维持真实财政支出规模。粗略估计,今年地方政府实际赤字规模的下降幅度在万亿级,远远超过预算内赤字的增量,实际的总赤字率大约比去年低2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强力反腐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实际财政支出规模的缩减幅度将更为可观。财政存款余额屡创新高,正是这种支出缩减的反映。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名为“积极”,实际却是紧缩的,这是第一个“名实不符”。

  在货币政策方面,如果观察两个关键政策变量: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非但不是稳健的,反而是非常激进地在进行紧缩。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动下,中国的PPI降幅显著扩大,以名义贷款利率和PPI计算的生产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相应地陡然上升。如果说去年上半年实际利率还只有7%多一点,与经济增速尚算匹配,还可以称得上“稳健”的话,那么到了年底,实际利率就快速攀升到了10%左右。今年以来央行虽然多次降息,但下调幅度远低于PPI降幅的扩大程度,造成实际利率始终在10%左右的水平徘徊,远高于经济增长率和企业利润水平。在汇率方面,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锁定,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强势美元带动下也出现急剧升值,到今年7月份上升了15%左右。“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略有下降,但就实际有效汇率而言仍远高于去年同期。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名为“稳健”,但关键政策变量实际都是大幅紧缩的,这是第二个“名实不符”。

责任编辑:news1  来自:财经导报综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十三五规划下的“一带一路”智慧园区建设
下一篇:经济转型正在中国内地发生

分享到: 收藏
焦点新闻
欧洲央行光说不练,QE讨论令欧元“乐极生悲” 工信部长会见诺基亚CEO谈4G发展:希望加强合作 树民俗新风 过绿色新年 新华社区倡导文明过年,不放烟花爆竹 节前禁毒正当时 四条毒虫连落网

内容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