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政厅近日公布称,今年已清退不合标低保对象近7万人。一个多月以来,已有青海、海南、内蒙古3个省份通报今年清退不合标低保对象超过26万人。(京华时报,12月8日)
当前国家重视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支持。比如农村低保的政策,极大解决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境,体现了党和国家关心人民群众生活。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小官”行为却不检点,尽管政策明确指出低保的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群众,主要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年老病残等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然而,就是这些困难群众的一点微薄的生活来源,也被一些“官保保”盯上。
一些“官保保”更是财迷心窍:河南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民政所前所长张景华近日被曝出持有267个存折,全都是从困难群众那里收集而来,用以侵吞包括低保增补资金在内的各类困难群众补贴50余万元。不少群众不会使用存折,把存折放在民政部门托管,给了张景华可乘之机。
诚然,本该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基层管理部门却在许多“私吞”低保的事件中“欺上骗下”,既当审核的“裁判员”、又当申请的“运动员”。一些官员为了保证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拿到低保名额,在第一关就“关”住了一些困难群众。“低保户人选往往在村委会开会讨论前就已确定。”海南临高县一位村民说,其他贫困户即使申请也不会有回音。
虽然在整个低保政策中,基层干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从而也就拥有着集中的权力。少数“官保保”玩弄职权,无视规章制度,把国家安排自己管理的低保当做发给自己的“红包”。但是,这种违法操作迟早曝光于众,小官迟早丢了乌纱帽,赔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小米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