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借一封群众来信,发出了“何时办事不求人”的深刻追问。当规则在行使时,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便呈现出“远者紧亲者松”的选择性执行,当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者被拒者、求人者、被求着、疏通关系者的多重角色时,求人办事似乎是社会的常态。
这种畸形的社会氛围导致众多潜规则的盛行,孩子上学、看病就医、各种办证等等,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按照常规步骤走,而是通过朋友、朋友的朋友等熟人介绍走捷径。然而,面对这种“熟人社会”的窘境,政府部门应该深刻反思为何出现这种病态的社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让社会大众走出困境,打破“谁不找人谁就输在起跑线”的氛围。
究其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全力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为自由裁量权过大,全力就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在没有“臂膀’的人面前摆谱,这就是常说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机关病。二是权力对资源分配的过度干预。自由裁量权之所以能够成为寻租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权力对资源分配的过度干预有关。三是权力的自我救济能力较弱。权力之所以敢给没有“后台”的人脸色看,之所以敢做出很多违反常识让人瞠目结舌的规定,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权利对权力的监督是有限的,权力缺少足够的自我救济能力。
要让各项政策方针着实落地,让办公回归正常状态,就必须完善用人制度,对那种只会巴结领导的工作人员,只会刷脸卡的领导都要进行严肃问责,用制度管好办事的人;其次是建立健全多渠道监督。办事人员的能够因人而异办事,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社会、媒体等方面的监督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到位。
作者: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