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纪委通报了62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很多公务员感叹:如今的日子不好过了。往年的年节礼品、奖金都没了。公款消费少了,但也有人说“人情味”也少了。今年9月8日,人民日报官微发表文章指出,反腐反的绝不是职工的正常福利。普通公务员福利情况到底是怎样的?京华时报记者采访了各地25名公务员,解析你不了解的公务员福利。(9月22日《京华时报》)
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公务员福利一直就是“热门话题”,谁花了多少钱,谁又发了多少东西,常见曝光。节假日期间中央更是三令五申,各种严禁,各种不准。于是乎,在此高压态势下,什么奖金物品都没有了,纪委比杜甫还忙了,公务员的心也开始拔凉拔凉的。
其实,也难怪公务员的心里会“有点凉”。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人情社会,节日期间发点慰问、奖点鼓励是长久传统,这不只体现在政府机关,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有的是长达几十天的年休假,有的是旅游、IPAD等物质奖励……如今,政府机关一无所有,民营企业自行安排,难道公务员还不如普通职工吗?
从小上政治课,老师就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遇事应客观公正,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因此,笔者以为,公务员福利我们是否也应该辩证看待。
一方面,反腐不是反福。基层公务员占队伍的绝大多数,与其他工作一样,上班常常忙得喝不了水,加班也是常有的事儿;但与其他工作不同的是,工资是死工资,加班费更是从无谈起。于是,在此如死水般的大背景下,端午发点粽子、中秋发点月饼,可能就是人们唯一的一点盼头。笔者以为,这发的不是腐败,而是关心;这收的也不是不平等,而是平衡。
另一方面,过度的福利必须禁止。特殊时间点的慰问,是人文情怀的体现,可如果福利超过一定范畴,则“量变产生质变”。比如,一盒月饼100元,无可厚非;可若一盒月饼500元,则难免不让人质疑是挥霍纳税人的钱。如果还动不动就发放购物卡,时不时就有人公款旅游,笔者以为,这种所谓的福利就早已变了味,视福利为谋利,视公务员为高高在上的利益特殊体。
因此,笔者以为,关于公务员福利,我们不能鼓吹,但也不应当一巴掌打死。以彰显情怀为出发点的物质关心,我们不妨多体谅体谅;但若是打着福利的名号行“四风”之事,就不能再“心慈手软”,必须严厉查处。其实,民众不是仇富,而是敌不公。
作者: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