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门浦坝港镇会议室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召开三门县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县委常委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门为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问诊把脉”,帮助解决项目安排以及群众饮水、就医、就学等9方面问题。(光明网9月27日)
将常委会开到乡镇,只是三门县委带头转变作风的一个缩影。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9月的蟹乡处处涌动着“走基层、听民声、破难题”的滚滚热潮,很多党员干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风向标”,切切实实转作风,全心全意解民忧,赢得群众的点赞。
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工作中的许多决策都是通过下基层调查研究,反复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而产生的,群众的许多困难也是通过深入基层时发现并解决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干部,被老百姓亲切称作“泥腿子”干部,因为他们常年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的关系相当密切,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值得警惕的是,今天我们有的干部下基层,不是真心实意想掌握情况,而是为了政绩的需要。下基层调查研究大多是“被安排”,“走一圈”、“看一下”、“听一遍”、“讲一通”,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车子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根本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
到基层,不是只是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亮亮相这么简单。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形式,博一个亲民的名声,这样的下基层就是形式主义,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领导干部该怎样下基层?这是个“技术活”,那就是做到求真务实,杜绝形式主义。真正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与老百姓在一起天南地北聊一聊,村里村外的情况问一问,了解最真实的村情民意,了解基层群众最盼望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为群众解难题。
作者: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