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崇州市鸡冠山乡大木村党支部书记郑发清再次来到一组位于半山腰的村民聚居点。由于年久失修,这里的安全护栏破损,住户李福田在村里的议事会上提出进行维修,得到一致通过。“一共长320米。”经过测算,维修安全护栏共需6.5万元,村级财政出3.5万元,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3万元。根据村民议事会上大家的讨论方案,工程即将动工。(9月27日 四川新闻网)
大木村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村里项目由群众定、规则由群众议、质量由村委会管,推行项目“一事一议”,充分发挥财政补助“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有力促进了民主治村和公共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当前,政府的财力有限,群众的钱更是来之不易,因此无论是政府的投入,还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用到刀刃上,真正地让这些民生投入能够解决群众最难、最急、最盼的问题上,这对民生建设群众满意无疑是很有必要的。鞋合不合脚脚最清楚,群众最希望解决什么困难问题,自然群众心里最明白,因此推行“一事一议”,根据群众的意见来确定群众的民生事业,无疑是值得推崇的。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农村群众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对身边什么问题最希望得到有效解决,什么问题最影响他们的生活生产,什么是他们发展的路上的真正障碍,他们一清二楚,因此村委会发扬民主作风,推行“一事一议”,让群众参与到村里项目的选项和确定上来,让农村群众自己来决定什么事先办,什么事后办,什么问题首先解决,这对农村群众的民生事业的改善,这对农村群众的民生建设,无疑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好事和实事,是值得大力倡导的。
推行项目“一事一议”,这对唤起农村群众主人翁的责任感,这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对农村群众的民生建设,无疑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