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山同志今年4月15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刘云山同志强调“最后一公里”,凸显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学善思的鲜明导向。
笔者认为: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但作为集中性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完美的结束。“最后一公里”,是对善终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有头没尾、虎头蛇尾,都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善始善终才是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
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基层一头连着上级党委和政府,一头连着亿万群众,承上启下的地位决定了基层治理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也折射出改革的痛点与难点。“最后一公里”到底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这么多工作都有“最后一公里”问题?
归根究底,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作祟。任何工作部署,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已屡见不鲜,在此过程中,动辄报送数字、提炼亮点、总结经验,对真正工作贯彻落实情况,则少有人问津。基层的同志为完成上级布置的文字材料加班加点、绞尽脑汁。但是抽时间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则显得精力不足,有心无力。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钙”,缺失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得了“软骨病”抓工作,要么有始无终,要么半途而废,自然到不了“最后一公里”。
彻底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党员干部能否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考验。党员干部要把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当做检验自己执政能力,提升个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善于发现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说,“最后一公里”不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或锁在抽屉里,而是实实在在的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之行动中。
总之,践行群众路线,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持之以恒地和困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作斗争,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到实处,真正让群众得到看得见、享得着的实惠,如此,群众才能满意,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无坚不摧,牢不可破。(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