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7日开始,每天上班遇到正点、半点,在某研究院工作的季先生和太太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的就是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但这些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节前最后几天的票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目标"。(12月19日《文汇报》)
今年,铁路部门规定,自12月1日起将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由目前的20天延长至60天。
也就是说,铁路部门延长订票时间,为的是充分发挥运力资源,必要时还要加开列车,铁路部门可以及早掌握客流情况,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调配运力、加开列车,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而且能够把运力资源运用得更加充分。铁路部门又进一步优化退票、改签规则,规定,对开车前15天以上退票的旅客,将不收取退票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旅客能方便出行。
毫无疑问,铁路部门延长订票时间,以及“15天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费”的举措,初衷和动机都是为旅客着想,为旅客减少出行成本,方便出行。可是,火车票预订时间的延长后,尤其是“15天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费”后,在给了旅客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却出现了大量囤票现象。由此一来,不仅有违铁路部门的初衷,而且更是让“购票难”雪上加霜。也就是说,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大量囤票人,其实是在牺牲他人的订票、购票权利,甚至剥夺了他人的回家权或出行权。
不可否认,春节期购票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中国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提前“抢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是,提前“抢票”,并不是要提前“囤票”;更不能因“15天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费”,认为在经济上不受损失,就肆无忌惮地“囤票”,更何况如此举动居然出自深受教育的“白领”之手,实在令人匪夷。
而且大量囤票将给铁路部门一种“错觉”,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铁路部门无法掌握旅客的真正去向,也就无法做到充分发挥动力资源;大量囤票造成的“一票难求”的假象,加开临时列车就会造成运力的严重浪费。最终,受损害的还是广大旅客的权利和利益。
所以说,为了自我而牺牲公众利益,或为自己方便而给他人带来不便,说明这样的人的自私自利的,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甚至已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笔者呼吁,囤票当慎之又慎,囤票者当止!并尽快将囤票投出。否则人人为自我,最终步入人人将自危的怪圈。(文/柴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