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临澧,县委大院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都是几栋破旧的红砖瓦片房;在河北灵寿,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县委大院,淹没在城里漂亮的学校、宽阔的广场和高大的楼房中间,依旧是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在河南卢氏,服役近60年的土坯房,仍然是是该县县委领导和各部门的“蜗居”,最高的房子只有两层半。(6月18日 人民网)
在中国成百上千个县委大院中,有不少是破旧的矮房子,有些甚至从新中国成立时起沿用至今。尽管县委大院不太“体面”,但在周围的群众眼中,她就像是自己的心灵家园,她可能不漂亮,可能很破旧,可能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她给我们以无限的亲切之感,她是我们心中最柔弱的部分,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无论是新邵的县委大院、河北灵寿县委大院;还是河南卢氏县的县委大院、湖南衡东县委大院,它们虽然他年代久远,非常破旧,有着岁月的沧桑,但他们很接地气,老百姓可以自由的出入,在夕阳的余晖中,你不时看到三三两两前来散步的群众,他们在这样的不太“体面”的县委大院里,慢慢地散步,就像回到自己的家,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敞开心扉,无拘无束,这样的县委大院给人以亲切、亲近之感,看到她,老百姓心里就像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有了希望,这就像一个孩子在艰难困苦看到了母亲,看到母亲的鼓励的眼睛,心中马上充满无限的力量和勇气。
“没有高大台阶、没有电子监控,没有武警守门,或许这样更能找到一种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归属感,重拾起那份党和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与真情。”这份真情,就像母亲给予孩子的一种安慰一样,这些不太“体面”的县委大院,给每一个看见他的群众,生活在他身边的老百姓以精神的安慰和慰藉,让这些群众感到踏实,感到心里有了着落。
不太“体面”的县委大院是群众心里向往的那一份美好,是群众心里情感的寄托,是群众的心灵家园。
作者:江文